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

船的味覺分享會:具有特別生命意義的料理













● 時間:2016/ 01/ 03(日)3:00-5:00PM
● 地點:覓米 Miimi(台北市溫州街48巷2號2樓) 
● 名額:為了維持用餐品質,限定15人

● 參加費用:NT.500,含味覺號作者 Orange特製療癒料理:〔餐前酒+鹹食+甜點〕+ 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 x 1本 + 味覺號口袋筆記本 x 1本

● 參加辦法:請填寫報名表 http://goo.gl/forms/nKtsWGiVH7  2015/12/20報名截止,我們將於12/23以email通知報名結果與匯款辦法,收到結果通知及匯款後才算報名成功喔! 


















ㄧ個人的味覺感受,會受到不同時期的生命歷程影響,同樣的食物,對你我他所代表的記憶與意義也不一樣。

什麼樣的食物,對你來說具有特別的生命意義呢? 比如兒時生病的時候,媽媽燉的藥膳雞湯; 亦或是一段感情之中,約會常吃的一樣餐點; 或是在異鄉省吃儉用打拼,日日陪伴的中式外帶餐盒; 還是隨著家中長輩的過世,再也嚐不到的祖傳料理......。

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「把生命吃下去」作者之一,調酒師與美食愛好者Orange,在書中分享了三段獨特的食物故事,而這次,在2016年的第一個週末下午,將會透過自己對於料理的敏銳度與創意,融匯十五位參加者各自的食物記憶,將其轉化為一道道美味又具有感染力的料理,讓大家坐在一起,邊吃邊分享彼此的生命。

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「把生命吃下去」出刊

味覺號出刊了!

這次我們主要在獨立書店和自己的平台販售,謝謝支持獨立出版!



錄:
1. 前言—關於把生命吃下去 /李依樺
2. 繪畫—你看見了哪些生與死? /潘慕文
3. 攝影—最後手段 /汀.帕爾
4. 參與—把創作吃下去 /珍妮佛•魯柏、洪湘茹
5. 計畫—死刑犯的最後一餐 /亨利.哈格雷
6. 料理—撫慰人心的料理 /陳郁文
7. 電影—吸收了你吐出的氣息,《深夜食堂》 /梁碧茹
8. 文字—我被看見在公共場所吃人 /黃小米、潘家欣
9. 徵件—我為什麼不吃肉? /約翰.普沙泰瑞、曹良賓、克萊兒.布希比
10. 影像—另一種死亡 /艾瑪.奇索
11. 插畫—人造肉食譜 /希維亞.喬利波媞

前言:
從特別刊幻覺號到味覺號,這中間我們經歷了一個生命的誕生,湘茹的第一個小孩在「船的創作展.五分之三」開幕當天出生了,伴隨著小生命一寸寸地長大,我們開始思想味覺號可能聊的吃食與人類生命的關係,然而就在此時,我們卻不約而同經歷了家中長輩的生病與逝世,這段期間,台灣幾位優秀的藝術文化人才也接連忽然就過世了,著實感覺到生與死在每天的吃著與活著當中來來去去,沒有停下來過。

我們每天都會吃東西,吃下一樣東西,是不是代表了那樣東西的死亡?我們將另一種動物或植物殺死,烹煮成食物,死掉的生物被吃進肚子後,會不會藉著我們的生命而再度活下來呢?把另一種生命吃下去,以維繫自己的生命,這種延續生命的方式,好像是大自然的法則,然而放在文明社會裡,飲食文化是如何決定其它生物的生與死?哪些動物又應該如何活著呢?

在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裡,我們用生和死來看待每天的吃食。每天我們吃下許多生命,有一天我們也會死去,死去後的身體有可能會成為其它生命的養分,然後再被其它生命吃掉。用這樣的態度面對生命的來去,好像就浪漫親密許多了。

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

《船的創作誌#4》味覺號─徵件


我們每天都會吃東西,吃下一樣東西,是不是代表了那樣東西的死亡?
在《船的創作誌#4》「味覺號」裡,我們用生和死來看待每天的吃食。吃食的文化是不是主宰了某些動物的生和死?吃食的習慣會因為加進了生死的眼光而有了改變嗎?「味覺號」想邀請不吃肉的你/妳,寫下一段不吃肉的理由,並拍下或畫下你平常吃食的其中一餐。
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來稿,媒材以攝影或繪畫為主。從今天開始一直到2015年3月31日收件截止。
圖檔規格:4000pixel×3000pixel,300dpi。
請將作品圖檔以及你的名字寄至:chuan.art.studio@gmail.com
作品一旦錄用,我們會在《船的創作誌》裡介紹你給大家認識,期待你一起上船!